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10731

深度_本刊特稿

  • 强化规范引领 助力机电产品再制造高质量发展

    贾中华;

    <正>再制造是指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对旧件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再制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节能、环保等强制性标准要求。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约生产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排80%,具有较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效益。积极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简称:规范条件),该文件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2024年02期 v.24;No.135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深度_部委发布

深度_政策解读

  •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余晓晖;

    <正>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重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和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工业既是各类设备的供给方,也是设备的需求方,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拉动有效投资、提升发展质效,是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02期 v.24;No.13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深度_专家视点

  • 加快废旧装备再制造和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 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么新;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以下简称《意见》),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的“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探索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路径”既是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中的“后浪”和短板,也是未来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海”和增量。做好废旧装备再制造、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既是“十四五”乃至未来一个阶段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新时代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高点。

    2024年02期 v.24;No.135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深度_特约专栏

  • 电子在电结晶还原过程中的行为与运动路径——兼议工艺和装备的研发与理论探讨的关系

    刘仁志;

    <正>0前言在高端电子制造业中,芯片的电镀工艺和微机电制造过程都会涉及到原子级别的增量制造技术,而经典的电极过程动力学还无法详细描述这一过程,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加以诠释。量子电化学是对电化学的深化和拓展,它将电极过程动力学、表面新功能、电极过程等以量子观串联起来,能够较好地描述现代高端制造中电子在电结晶过程中的行为。这些描述或讨论更多侧重于理论的层面,对实际生产制造的指导作用则比较有限。但在实际高端制造中,人们更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和革新技术来突破一些技术瓶颈。

    2024年02期 v.24;No.135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深度_行业调研

  • 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再赴再制造企业调研

    吴刚;

    <正>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航空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恰逢工信部发布《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启动规范企业申报工作。为调研再制造行业在技术创新、标准化建设、市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了解典型再制造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与政策诉求。2024年4月2日,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绿色发展处吴刚处长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绿色制造与再制造专委会高阳秘书长等一行4人赴唐山市调研了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2024年02期 v.24;No.13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专题_试验研究

  • 钨基屏蔽体激光选区熔化工艺性能研究

    卜凡辉;潘悦;史振富;翟迎迎;李兆通;陆海峰;邓春银;潘晨阳;刘成威;

    为获得高密度、无裂纹、无孔隙等缺陷的钨基合金屏蔽体,选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对等离子球化钨基粉末进行钨基屏蔽体试样制备,通过调整激光扫描速度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激光功率400 W,扫描速度500 mm/s),SLM技术制备的钨合金的平均密度为17.89 g/cm~3,平均显微维氏硬度为354 HV,制备的钨基屏蔽体内Ni粘结相紧密包裹呈弥散分布的钨颗粒,使得合金具有较大的密度。

    2024年02期 v.24;No.13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5K]
  • DLC涂层对阀门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

    郭松;张中标;罗世洪;张冬林;田孝帅;郭永正;

    阀门是石化、能源等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耐磨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以高温高压阀门为试验对象,针对DLC涂层技术在阀门制造中的应用开展工艺试验,探讨其对提高阀门零件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DLC涂层表面处理后的试样表面硬度高、粗糙度好、摩擦系数低,对零件机加工尺寸无明显影响;且能够提高一般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阀门零件的耐磨性能,进而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和实用价值。

    2024年02期 v.24;No.13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三种常用铝合金化学氧化工艺对比研究

    郭燕;王爽;周游;祝鹤;轩立卓;

    分别采用铬酸酐-氟硅酸钠法、HY-200法及阿洛丁法对2024铝合金材料试样进行化学氧化处理,随后分别对试样进行耐蚀性试验和漆层结合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工艺均能制备出完整、连续且均匀的化学氧化膜层。其中,铬酸酐-氟硅酸钠法制备的化学氧化层耐蚀性较差,HY-200法与阿洛丁法制备的化学氧化层耐蚀性较好,后两种工艺制备的试样均能通过168 h盐雾试验,且阿洛丁法制备的化学氧化层的批次稳定性较HY-200法更好。三种膜层与漆层(TB06-9、S06-0215及QH-15底漆)的附着力均≤1级。

    2024年02期 v.24;No.13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专题_实用经验

  • 走珠换色系统在商用车涂装过程中的应用

    倪云;刘骁;吕涛;邢大鹏;胡啸;岳伟浩;

    本文介绍了一种走珠式快速换色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在商用车涂装上的应用状况及优点。最后归纳得出,相比于传统循环管路式系统,该系统能大大缩短了换色时间,在节约成本、快速高效生产、节能环保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2024年02期 v.24;No.135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 往复压缩机曲轴箱骨架油封故障浅析

    李鸿达;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往复压缩机的应用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曲轴箱骨架油封的故障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往复压缩机曲轴箱骨架油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对应处理措施,不仅对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往复压缩机曲轴箱骨架油封故障问题开展研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保证往复压缩机的生产作业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2期 v.24;No.135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专题_教改创新

  • 基于OBE理念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黄锋;钱绪政;付康;程玉婉;何前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传统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基于OBE理念,以产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根本出发点,从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四个方面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实践表明,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使得专业师资力量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2024年02期 v.24;No.135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关注_产业瞭望

  • 陕西构建“一体五翼多点”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格局

    杨晓梅;

    <正>2024年4月7日,据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消息,《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已印发。按照计划,陕西将组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供给质量提升、核心软硬件提升、应用示范融合、产业及支撑体系建设、专业园区建设六大工程,推进增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构建集支撑软件、材料、装备、核心部件研制与生产、应用与示范、服务型制造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发展现代化增材产业体系,

    2024年02期 v.24;No.135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关注_行业活动

  • 再制造产业座谈会在江门顺利召开

    吴刚 ;段金弟 ;郭金星;

    <正>《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自工信部2023年底发布以来受到了再制造行业的广泛关注,既为我国再制造企业规范经营提供了方向指引,也是引导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接着,国务院于2024年3月7日又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7号文),明确指出“推动风电光伏、盾构机、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为我国再制造产业向高端装备再制造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2024年02期 v.24;No.135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关注_企业要闻

  • 中铁十一局:盾构机维修再制造订单持续火爆

    汪丽婷 ;陈磊 ;黄雪翎;

    <正>2024年3月15日,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临空产业园的中铁十一局武汉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厂房里,10余名维修人员在对一台直径约三层楼高的盾构机进行调试,这台再制造的盾构机将发往广州,在广花城际项目投入使用。“目前,公司的盾构机维修再制造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底,全年将交付70台套盾构机。”中铁十一局武汉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周树清说,公司再制造的盾构机除了用在武汉地铁建设,还用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0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

    2024年02期 v.24;No.135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关注_人物传真

  • 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荣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华中数控陈吉红董事长对本刊读者并不陌生,2020年本刊“抗击疫情特刊”曾刊登了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撰写的《奋战抗疫一线尽显责任担当——致敬华中数控陈吉红董事长》一文,介绍了面对突发的疫情,他带领团队齐心协力,不辞辛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日夜工作,赶制一批又一批的红外测温仪,分发给所需单位,作为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在2022年第5期本刊特稿《凝心聚智铸共识勠力同心谋发展——“武汉市再制造产业的现状调查与政策研究”线上访谈实录》中,陈吉红董事长谈到了机床再制造的现状、武汉机床再制造企业为中国的机械加工制造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等,他还提出了“由政府搭桥,精选有行业影响力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建立武汉市再制造机床应用示范基地”等合理化建议。本刊在此祝贺陈吉红董事长荣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2024年02期 v.24;No.135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博览_成果简报

  • 3D打印钛合金抗疲劳设计制备取得突破性进展

    <正>3D打印,又名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由成形能力极大地满足了高端装备和构件对高集成性、多功能性、轻量化、一体化的需求,被认为是制造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因而,3D打印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极大关注和初步应用。然而,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3 D打印制备的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性能普遍较差,严重制约了其作为结构承力件的广泛应用。因此,如何提升3 D打印材料与构件的疲劳性能是国内外学术界与工程界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

    2024年02期 v.24;No.13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博览_标准动态

  •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电沉积镍-陶瓷复合镀层》国家标准发布

    易娟;

    <正>《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电沉积镍-陶瓷复合镀层》国家标准(GB/T 43659-2024)于2024年3月15日正式发布。该标准由TC57(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57SC1(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镀与精饰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拟实施日期:2024-10-01。主要起草单位有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合肥华清方兴表面技术有限公司、广州三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起草人有张德忠、赵涛、毛祖国、易娟等。

    2024年02期 v.24;No.13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工程机械出口二手机维修及再制造通用技术要求》海南省地方标准发布

    邵长春 ;肖平 ;陈诗帆;

    <正>《工程机械出口二手机维修及再制造通用技术要求》海南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4月8日在琼发布,将于5月26日起实施。据悉,该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工程机械二手机维修及再制造出口领域地方标准缺失的空白,也是海南、湖南两省首例跨区域开展共同立项、审查、发布的标准合作典范。

    2024年02期 v.24;No.13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两项液压支架再制造能源行业标准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正>2024年3月7日,由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液压支架再制造工程设计指南》和《液压支架零部件再制造性评估方法》两项能源行业标准,在西安智能再制造研究院成功召开技术研讨会。

    2024年02期 v.24;No.135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博览_文摘荟萃

  • 航空发动机叶片激光熔覆、数控加工和超声滚压复合再制造工艺链研究

    <正>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修复与再制造工艺在几何精度和力学性能上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多种工艺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叶片的修复工作。本文主要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修复多道工序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各道工序对叶片最终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和作用。首先,针对叶片修复的需求,提出了激光熔覆、数控加工和超声滚压的混合再制造工艺链。然后,建立了叶片混合再制造工艺链中几何特征构建与瞬态热-结构行为的数值模型。

    2024年02期 v.24;No.135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激光再制造熔池温度控制系统

    <正>激光再制造是用于再制造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航空航天、冶金、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形状控制问题一直是制约其规模化和工业化应用的瓶颈。在激光再制造过程中,熔池温度是决定再制造件形状和性能稳定性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激光再制造熔池温度实时在线控制方法,解决了控制机理模型难以建立和多变量约束的问题。开发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增量式积分分离PID控制的激光再制造过程熔池温度实时在线控制系统,

    2024年02期 v.24;No.135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轴重和频率对激光修复316L不锈钢涂层在铁路车轮踏面制动中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正>研究复杂制动环境对修复熔覆层服役性能的影响,对提高列车轮轨系统抵御极端恶劣环境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火车车轮踏面局部损伤问题,利用激光熔覆修复技术在损伤处制备316L不锈钢涂层。采用MS-HT1000高温磨损试验机进行磨损实验。然后,分析不同制动条件对修复试样在室温和高温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修复316L不锈钢涂层的组织为树枝状和共晶,

    2024年02期 v.24;No.13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航空发动机机匣修复用AlSi10Mg激光金属沉积:显微硬度、磨损和腐蚀行为

    <正>基于激光金属沉积(Laser Metal Deposition,LMD)的再制造利用了增材制造的灵活性,为修复或再制造高价值工程零部件提供了一种极具吸引力和性价比的手段。本工作在航空发动机机匣用铸造铝合金板表面熔覆AlSi10Mg合金,当激光功率P=1800W、送粉速率f=1.6 g/min、扫描速度v=8 mm/s时,获得了孔隙率仅为0.19%的AlSi10Mg修复层。采用显微硬度、

    2024年02期 v.24;No.135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博览_资讯联播

  • 全球首款3D打印飞机起落架主体在武汉面世

    常江宝;

    <正>全球首款3D打印的飞机起落架主体部分“活塞杆轮轴”于2024年3月11日在武汉光谷面世。这款“活塞杆轮轴”呈T型,长150厘米、直径为40厘米、重达240千克,在外观上与普通的金属构建没有区别。据介绍,过去的金属3D打印机设备没有锻造环节,打印出的金属零件普遍存在易产生裂缝、变形等缺陷,导致打印出的金属零件一直处于实验室研究状态,无法真正商用。直到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与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世界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新型工业母机,克服了之前常规机床生产中“锻铸分离”、3D打印中“有铸无锻”等问题,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2024年02期 v.24;No.135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服务_会议预告

  •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

    <正>会议主题:表面工程的低碳、智能与创新发展表面工程是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自1983年国际上首次提出表面工程概念以来,表面工程已经发展成为横跨材料学、摩擦学、物理学、化学、界面力学和表面力学、材料失效与防护、金属热处理学、先进制造学、腐蚀与防护学、光电子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复合型学科,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尤其在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

    2024年02期 v.24;No.13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 第二十二届世界腐蚀大会第一轮通知

    <正>“世界腐蚀大会”每三年举办一届,首届会议起始于1961年,至今已在伦敦、纽约、莫斯科、阿姆斯特丹、东京、悉尼、里约热内卢、美因茨、北京(2005年)等地成功举办二十一届,是腐蚀科学领域学术水平最高、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全球会议之一。国际腐蚀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uncil,ICC)成立于1959年,成员国包括中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瑞士、加拿大、阿根廷、比利时、韩国、西班牙、芬兰等64个国家。

    2024年02期 v.24;No.13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服务_征稿启事

  • 《表面工程与再制造》征稿启事

    <正>《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杂志(CN:42-1870/TG)创刊于2001年,双月刊,由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共同支持,是国内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领域公开发行的唯一一本行业指导类期刊,被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

    2024年02期 v.24;No.135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